环球实时:又一美国造车新势力在华招人,Lucid打脸马斯克“倒闭论”?

2022-12-15 17:55:22来源:腾讯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迎来又一海外强劲对手。

12月13日,有消息称,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开始在中国进行招聘。涉及到数字信息化、硬件工程、法律、物流管理、供应链、零售等多个领域共14个岗位。

虽然Lucid并未向外透露各个岗位具体招聘人数,但多数岗位要求精通中英双语或者在中国企业有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同时,从岗位设置可以看出,Lucid似乎着重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服务、充电设施布局以及供应链管理。


【资料图】

不过,对于Lucid进入中国市场,外界评价褒贬不一。有观点认为,Lucid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进入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过于冒失,并非正确选择。但也有不少力挺的声音表示,Lucid的加入或将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尤其是特斯拉。

Lucid“挖角”特斯拉

2021年11月2日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推特上发了一首中文诗,标题“Humankind”(人类),引用了曹植七步诗,形容兄弟阋墙,骨肉相煎。而这首诗暗指的正是“Lucid”。

梳理Lucid的发展史,这两家企业的关系有点“剪不断理还乱”。从创始人到公司内部其他高管都流淌着特斯拉的血液。2007年,Lucid由谢家鹏 (Bernard Tse)和温世铭 (Sam Weng)两位华人创建。其中,谢家鹏曾是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负责特斯拉电池研发工作。在2006年,马斯克入主特斯拉之后,对高层进行了一次优化,导致谢家鹏选择离开特斯拉,并创立了Atieva公司(Lucid前身)。

不止如此,Lucid还从特斯拉不断“挖墙脚”,其中Lucid的总工程师兼产品高级副总、生产制造副总、供应链副总、全球质量副总、销售负责人等众多高管都有过特斯拉的从业背景。也难怪外界将Lucid称为“特斯拉杀手”。

彼得罗林森(Peter Rawlinson)

当然,在Lucid“挖角”风波中,前特斯拉VP,Model S 总工程师彼得罗林森(Peter Rawlinson)的加入让马斯克很是不爽。据悉,彼得罗林森曾在特斯拉时负责过Model S的设计、制造、生产,并一手打造了工程师团队。

2013年,彼得罗林森选择加入Lucid担任其CTO。随着2019年,温世铭辞掉CEO职位,彼得罗林森开始同时兼任CEO和CTO两个职位。

作为前东家,马斯克对于这位习惯挖人的“兄弟”并未有好感,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冷嘲热讽Lucid。不仅发推特极力否认彼得罗林森的造车能力,认为其在特斯拉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只负责过车身设计,没有涉足过传动、电池、软件、生产、设计等领域,还在推特上多次暗示电动汽车创业公司Lucid可能离倒闭不远。

相比于马斯克的冷嘲热讽,当事人彼得罗林森态度则更为温和。他曾表示,公司是对标奔驰S系列,并不会和特斯拉直接竞争。同时,Lucid官方也宣称将要占据的是豪华电动车市场,这块目前相对竞争对手少(主要是保时捷Taycan)。

不止是“挖角”,Lucid在产品力方面也在暗地对标特斯拉。对比来看,Lucid Air的续航里程为837km,而特斯拉的Model S 为652km,高出约28.4%。不过,Lucid最高时速和功率尽管都高于Model S 但是低于Model S plaid。

同时,Lucid的永磁电机也同样在业界口碑不俗。电机重量仅为73kg,而特斯拉普通电机重量为92kg,高性能电机重量为134kg。电机输出马力679HP,特斯拉普通电机马力为289HP,高性能电机429HP。

此外,相比与特斯拉,Lucid的空间更大内饰也更豪华。其中控触板Pilot Panel集合了驾驶模式、座椅控制、空调控制、车辆设定功能,使得屏幕的尺寸以及分辨率比同类型车更大更高。客观来说,其缺点也同样存在,Lucid Air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相比业内同行偏弱。

对标特斯拉,强夺中国市场?

对于Lucid,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一定程度上给足了其信心。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实现营业收入51.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4.92亿元),同比增长64.8%;前三季度中国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35.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1.41亿元),同比增长50.5%。中国现在是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为23.9%,仅次于美国市场。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生命力也给Lucid吃了一剂“定心丸”。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503万辆,同比增长100.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上升至36.3%,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中国已坐稳了销量全球第一的交椅。

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想要参与国际化竞争,都需要依靠中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Lucid也不例外。为此,Lucid早早开始将触角伸向中国。

去年11月,Lucid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表示计划于2023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于下个十年中期在中国建厂。今年5月,就有媒体报道称,Lucid已经招聘中国区HR负责人,包括Rivian在内的海外电动车初创企业也在接触和招募中国区媒体公关负责人。种种迹象表明,Lucid距离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不过,眼下的Lucid想要和特斯拉一样扎根中国市场依然困难重重。从品牌定位来看,在新能源豪华汽车领域,尽管Lucid自认为主要竞争对手是保时捷 Taycan,但其品牌影响力仍旧无法与之抗衡。2021年Taycan系列出了41296 辆,同比增长109%,而Lucid仅交付了520辆,其市场认可度仍有待商榷。

其次,Lucid的首款量产车Lucid Air售价约合人民币61万元,超过了奔驰EQE,与理想ES8高配版相当。对于还未在中国市场立足的Lucid来说,这样的高价能否赢得消费者信赖依然成谜。特斯拉也正是因为推出了贴合大众市场的Model 3才实现翻盘。

此外,Lucid的产能不足也是制约其扩张的重要因素。仅在美国市场,Lucid的产量就已难保证交付,想要大规模出口海外更为艰难。第三季度数据显示,Lucid产量为2282辆,仍有接近千辆新车交付滞后。

更重要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现如今,国内新造车势力格局已经初步稳定,传统汽车制造商新能源品牌正在发力,特斯拉、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Lucid想要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标签: 又一美国造车新势力在华招人 Lucid打脸马斯克倒闭论

上一篇:CEO越道歉,智己越心酸
下一篇:为什么说极氪分拆上市,是吉利汽车价值新周期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