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混动,开启自主品牌崛起新浪潮!
汽车已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而在这一时代,中国自主品牌实现了崛起。2022年,全球前15款新能源汽车热销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据11款。但是,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补贴的不断滑坡,进一步渗透的潜力和空间边际减少。未来,自主品牌如何维持崛起势头?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华福证券的报告《混动和出海有望开启自主品牌新一轮崛起》,解析自主品牌混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资料图】
来源 华福证券
原标题:
《混动和出海有望开启自主品牌新一轮崛起》
作者:林子健
一、新能车加速渗透,自主品牌全球崛起
疫情、俄乌战争导致年初汽车指数大跌;4月底触底反弹,叠加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大幅上攻。
6月以来受政策刺激,汽车景气度更是快速回升:6月1日至12月31日,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
▲中汽协汽车月度批发销量(万辆)
2022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527万辆,YoY为107%;渗透率为24%。
2021年10月以来,插混表现强于纯电;22年1-10月,纯电批销427万辆(YoY+97.5%),插混121万辆(YoY+180%)。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万辆)
▲插混表现亮眼(万辆)
在国内市场,2020H2以来自主品牌份额持续提升,由2020年6月33.5%提升至2022年10月53.2%。分动力类型来看,得益于自主品牌综合能力提升,燃油车市场自主份额稳中有升;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新能车市场自主份额大幅领先。
▲2020H2以来自主品牌份额持续提升
▲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份额双双提升
全球市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自主品牌全球崛起。销量Top 10中,比亚迪、上通五菱、奇瑞等自主品牌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全球前15款新能源汽车热销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据11款。
▲2022年1-9月全球TOP10新能源汽车品牌
▲2022年1-9月全球TOP15新能源车型
二、混动和出海开启自主崛起的新征程
虽然汽车行业有所回暖,但车企仍然处于量价承压期。燃油车:2009-2011年、2015-2018年购置税的透支效应与边际效应递减;2020-2022年疫情期间,消费补贴、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透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
以新能源的两大王者特斯拉和比亚迪来说,受扩产、需求走弱、竞品、降价预期综合影响,特斯拉连续降价,产业链跟进;比亚迪年底涨价(2000-6000元),变相锁单、催单等。2023年份额重于盈利,预计大多品牌跟跌不跟涨。
预计2022-2024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分别交付75万辆、110万辆、160万辆;其中,预计23年国内交付70-80万辆,对20-35万价格带车型造成较大压力。
▲新能源汽车品牌迎来降价潮
2020H2以来,自主品牌崛起主要是受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驱动;新能车渗透率达到30%以后,进一步渗透的潜力和空间边际减少,自主品牌进一步崛起的动力何在?
对内,混动有望接力纯电推动自主品牌新一轮崛起;对外,出海将打开自主品牌进一步扩张的广袤空间。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到30%
1、混动:自主引领的新赛道
供给端:原材料价格上涨纯电车型利润承压使得车企纷纷发力混动新车型。
相较纯电车型,混动搭载的动力电池能量较小,电池价格上涨对混动车型成本端影响偏弱。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使得上游原材料供需错配致使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车企纷纷发力混动市场来满足“双积分”考核需求同时保证其利润水平。
▲新能源纯电车型成本构成
▲碳酸锂与磷酸铁锂价格走势
需求端:续航及补能焦虑缓解与低油耗、强动力性能新车型的推出驱动混动市场如火如荼。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混动车型由于采用“油+电”驱动模式,其油耗表现优异;同时由于目前主流车企采用“双电机”混动架构,动力响应更为优秀且平顺性较佳。
混动市场,日系布局最早。丰田、本田长期深耕油电混动市场,技术各有所长,二者市场份额位居前列。1)丰田THS系统:采用行星齿轮的功率分流架构,能量损失相对本田i-MMD系统偏高,但有利于发动机长期位于最优区间工作;2)本田i-MMD系统:采用P1+P3双电机混联架构,驱动电机总功率优于丰田THS系统,但其发动机功率相对较弱。
▲丰田与本田混动市场份额
2021年比亚迪历经三代混动平台技术沉淀优势,重磅推出了DM-i、DM-p混动架构,突破了日系车企混动技术壁垒,率先开始布局PHEV混动市场。国内自主车企长城、吉利、长安后发入局,凭借国内插电混动享有绿牌及新能源补贴优势,快速切入混动市场。
▲自主品牌混动平台参数比较
自主品牌混动系统后来居上,成本及动力性能全方位赶超日系。1)成本方面:自主车型纯电续航、综合油耗及馈电工况下均表现优秀,同时车型售价低于日系竞品车型;2)动力性能:相较于日系混动系统,自主品牌奇瑞鲲鹏DHT混动平台、上汽EDU混动平台、长城柠檬DHT混动平台动力性能优势显著。
国内混动市场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政策主导阶段:受益于PHEV车型在国内享受新能源补贴优势,国内自主品牌在2017年及之前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补贴快速退坡,自主车企混动市场份额出现明显下滑,自主品牌混动占比从2018年50.1%下降至2020年20.1%;2)市场主导阶段:2021年开始比亚迪、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纷纷发布新一代混动DHT架构,新车型助力车企市占率快速提升。
▲分系别混动汽车销量占比
▲分系别插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
国内混动市场竞争格局:1)混动市场(含HEV车型):自主品牌牢牢占据10-20万价格带混动市场,对标日系20-25万价格带相关车型,日系品牌主要占据20-30万价格带市场;2)插电混动市场:自主品牌占据半壁江山,爆款车型售价主要集中在10-20万价格区间,长城、理想等相关车企主要发力25万以上中高端市场。
▲自主品牌与日系品牌分价格带混动汽车销量占比
混动车型增速强劲,15-20万新车型有望在2023年迅速放量。2022M1-M9纯电车型/插电混动车型同比增速分别为101%/168%,插电混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表现亮眼。2022年自主品牌整车厂纷纷发布混动全新车型以及传统燃油混动版本,车型售价主要集中在15-20万区间,有望在2023年迎来放量爆发期。
▲国内纯电、插电混动及混动汽车销量(万辆)
▲2022/2023插电混动销量预测(万辆)
2、出海:开启自主崛起的新征程
国内需求日趋饱和、产能持续扩大是汽车产品出口的根本动力;国内生产的优势丧失后,由出口向海外投资设厂、国际化经营转变。
我国汽车销量2017年见顶,国内需求总体较弱;2021年以来,疫情影响海外整车和供应链生产节奏,地缘政治导致能源价格大幅攀升,供给短缺;海外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共同促使出口爆发。
2021年我国出口突破200万辆,同比翻倍,突破2011-2020年平台期;2022年1-10月出口245万辆,YoY+54%,出口占产量比重11%,较2020年全年+7pct。
▲2021年出口突破过去十年平台期
我国汽车出口目的地以亚洲、欧洲、南美洲为主;受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增影响,对欧洲出口由2019年12万辆,快速提升至2021年51万辆,占比由10%提升至24%。
对欧洲地区出口中,新能车汽车占比较高(60%+),是后期自主出海的核心区域;亚洲区域出口中,燃油车和新能车占比较为均衡(63%/37%),后期出口潜力亦较大;南美洲、非洲和北美洲出口以燃油车为主。
▲出口欧洲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较高
部分自主品牌在长期出口之后,逐步在当地布局产能实现本地化生产,如长城、上汽、奇瑞、吉利等,产能多布局于亚洲、南美洲、欧洲等地区。
部分国产零部件企业也跟随自主品牌积极出海,实现战略协同;为了响应国际客户对全球属地化配套要求,中国头部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步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扩充产能。
当前我国汽车出口仍以燃油车为主,但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全球范围内加速渗透,自主品牌迎来出海新机遇。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从核心技术(电动化/智能化)、供应链资源、人才水平等角度考察,自主品牌在全球范围内优势明显。
▲国产动力电池供应商占全球50%以上份额
▲中国具备完整的智能驾驶产业链
车东西认为,混合动力综合了传统车和电动车的优点,能耗比传统车低,也没有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这让曾经被视为过渡性技术的混动新能源车,如今成为国产自主车企竞相布局的阵地。
标签: 开启自主品牌崛起新浪潮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