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关注:2022,特斯拉还会“降价”?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丨别 致
“那个非特斯拉不买的时代过去了。”
“那篇文章你看了吗?”
“看了。”
“你觉得可能发生吗?”
“在这家车企身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绝不是杜撰,开篇的一段对话,就发生在昨天早上。
而所讨论的内容则直指虎嗅的独家爆料:“在经历过两次促销后,特斯拉的订单增量仍不及预期,会在年底前,推出新的降价手段,促进销量。”
老实说,看到这样的消息,没有感到丝毫的吃惊。因为最近一段时间,这家美国车企已经接连三次祭出了类似“操作”。
首先,将记忆拉回至10月24日,特斯拉突然官宣:即日起,中国大陆地区在售Model 3及Model Y售价调整,调整后Model 3车型起售价为265,900元人民币; Model Y车型起售价为288,900元人民币(均为补贴后起售价)。
并且还在下方补充说明:2022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享受补贴。
消息一出,特斯拉的销售们可谓“倾巢出动”。仅从微信朋友圈展现出的景象来看,用“抢白菜”来形容Model 3与Model Y降价后的终端反馈,一点也不为过。
很快,行业中慢慢涌现出一种声音:特斯拉的这番操作,直接扼杀了部分自主品牌电动化推新的希望。更具性价比的Model 3与Model Y,已然把主流轿车与SUV细分市场的潜在客户全部收割殆尽。
但在我看来,如此观点完全是有失偏颇的。
就像在文章《特斯拉降价,没必要被神话》分析到的那样:如此操作更多还是由于在华手中握有的累计订单量骤减,无法支撑起愈发充沛的产能。
殊不知,几天之后,令人倍感意外的是,这家美国车企突然再次官宣:凡是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尾款可减4000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短短两周时间,特斯拉又一次给出了变向优惠方案。
至于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或许还是由于第一次官降之后,新增订单的数量远远不及预期,所以只能继续被迫出牌应对。另一方面,或许还是想要催促已经下定的用户加快速度锁单提车。
而就在本周,特斯拉则第三次拿出了“杀招”。
顺势打开其中国官网可以发现,这家美国车企又一次缩短了旗下在华新车的交付周期。Model 3后驱版、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长续航版、Model Y高性能版等四款产品,均由此前的4-8周缩短至1-5周。
换言之,如果即刻选择下订,理论上最快7天就能提车。由此望向更深处,能够解读出的含义,俨然还包括着曾经彻头彻尾秉承以产定销,动辄交付周期长达半年的特斯拉,在“库存”这件事上渐渐开始留有了余地。
总之,在华不到一个月内,一次主动降价,一次阶段性赠送保险,一次大幅缩短提车周期,回顾这家十分强势美国车企的过往,也是非常罕见的“操作”。
更通俗易懂的剖析,特斯拉身处中国市场,随着竞争对手的纷纷出牌,以及终端消费活力的下滑,渐渐有些卖不动了,所以只能被迫用诚意换量。
那么,再次回到开篇相关爆料中提到的,也是今天文章标题所抛出的疑问:2022,特斯拉还会“降价”?
关于答案,就我个人更想说,“结合种种迹象,一切皆有可能。”只不过,相比在零售价上直接调整,大概率还是会换种手段。
由此不禁猜测,譬如赠送自营超充桩的额度?继续免减购车保险?甚至自掏腰包延长即将退坡的新能源补贴?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预言成真,上述每一项“福利”的推出,都会新增一定的订单量。至于再次刺激之下,实际效果能否达到这家美国车企的预期,还需交给时间去评判。
没有太多意外,很快对于传闻本身,特斯拉官方还是按照惯例给予了否定。但结合过往经验,在它身上“自己打脸自己”的案例没少发生。
所以接下来的剧情究竟如何发展,今年剩余40天内就将见分晓。
而此刻,如同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所说的那样,“新增订单不够,想交付的车交不出去,该提车的不想提,这就是特斯拉最尴尬处境。”
更聚焦来说,这家美国车企在中国舒舒服服躺着赚钱的日子渐渐过去了。相反,来自多维度的压力与日俱增。
例如,必须承认,随着类似“蔚小理”、比亚迪、极氪、问界等竞争对手的愈发强势,迟迟没有换代的Model 3与Model Y,产品力层面的绝对领先优势还在被不断削弱。
同时,网络中关于明年两款车型纷纷将会迎来改款的消息,可谓此起彼伏。
但更大的痛点恰恰在于,越是如此,加之短时间内屡屡进行的价格调整与变相优惠,“等等党”则被更多的催生出来。
对于那些没有用车刚需的潜客,完全可以一边耐心观望,一边横向比较同级别竞品。最终,汇总成一句话,“那个非特斯拉不买的时代过去了。”
另外,结合目前整个行业的大环境,从10月乘联会公布的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来看,相较9月环比基本持平,增势已经慢慢放缓。反观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甚至出现了环比9%的下滑。
而将视线进一步聚焦,持续不断的疫情,仍在让终端消费者们本就低迷的购车信心迅速消退;居高不下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让今年几经官涨后新车价格回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为严峻的是,国家补贴的彻底退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即便不愿面对,“寒意”还是传递到了每一个角落。毫无疑问,2023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将会是一片充满荆棘的丛林。
身处这场竞争残酷的游戏中,特斯拉同样无法独善其身,而它能做的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抢肉吃。
当然,对于同赛道的竞品来说,这家美国车企的疯狂发力,好像并不是什么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