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推荐:汽车出口量首超德国跃居全球第二 补能体系建设与完善尤为重要
中国汽车出口今年迎来丰收,9月中国汽车出口30.1万辆,同比增长73.9%。这也是继今年8月以后,中国汽车出口第二次实现单月出口突破30万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今年前八个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191万辆,超越了德国,仅次于日本,跃居全球第二。
【资料图】
而在中国汽车出口整体向好的同时,更大的惊喜莫过于新能源汽车出口势头的持续增强。新能源汽车1-8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超九成,贡献了重要的增量。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主要增量是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中,西欧、北欧、中欧等市场都表现良好。业界人士还指出,中国新能源车除了出口销量的量变,也在悄然实现质变,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单价已经维持在了约每辆3万美元。
新能源车今年出口大增,成为我国汽车出口跃居全球第二的重要增长动能,证明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但看到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新能源车出口仍面临多重挑战,需要各大车企在充分把握当前市场机遇的同时,补短板、增长板,为海外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富有技术创新含量和服务品质的新能源车网络,从而更上一个台阶。
新能源车出海不仅是车辆销售这么简单,与一般出口商品不同,汽车价值高、应用场景丰富复杂、使用周期长,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各项技术、安全及服务标准也更高。因此,国内新能源车企需要加大在海外的整体布局,在强调性能、价格、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保障。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尤为重要。
近年来,不少新能源车企正在加强这方面的投入,今年9月,蔚来在匈牙利投资建设的蔚来能源欧洲工厂举行了首座换电站下线仪式。同时,新能源车企也在快速扩大充电桩的覆盖,截至10月7日,蔚来在全球布局换电站1158座,建设超10000根充电桩。
除了新能源车企自建充电桩外,国内大量充电设施企业也纷纷行动,数据显示近两年申请欧洲出海认证的国内充电设施企业数量实现近200%的增长。这不仅为中国新能源车在世界各国公路行驶提供服务保障,也将有机会孕育全球一流的充电设备制造及运营服务商。
当然,这也是一个考验资本、人才、企业资源运作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快跑赛”,对于新能源车企或者专业充电设施企业而言,一个重大政策利好是今年8月国常会提出大力建设充电桩,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予以支持,这意味着充电桩建设作为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将获得来自政策和金融层面的多重支持,进一步催熟相关产业链,有利于抢占海外市场。
由于各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同,以及不少国家对于新能源车产业加大扶持的同时,也对其产业链是否能为该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有了明确的规划。也就需要中国新能源车企研制更符合当地需求的车型,同时要探索本地化建厂,从而实现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更好适应当地市场。
近年来,接连传出中国新能源车企海外建厂的消息,如上汽集团在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英国伦敦设立三个创新研发中心;在泰国、印尼、印度建立了三个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并且在巴基斯坦建立了散件组装工厂;比亚迪签约泰国WHA工业园,将建设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奇瑞汽车在欧洲、北美、中东以及巴西等地建立了全球研发基地,并且拥有10家海外工厂,1500余家经销商和服务网点……众多新能源车企在海外建设研发、制造、服务中心,能够充分吸纳当地技术、经营等各类人才,同时更深入研究当地新能源车消费趋势,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生产的敏捷化、定制化,更快响应消费者需求,减低生产营销成本,还能享受到当地补贴等政策红利,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还要看到的是,中国新能源车企未来可能面临洋品牌的激烈竞争,部分传统跨国车企在新能源车上起步较晚,让中国新能源车企获得先发优势,但这些老牌车企也在加大新能源车的研发制造投入,这就需要我国新能源车企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如在节能、续航以及车联网等核心技术上不断加以突破,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占领竞争制高点。
显然,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能否持续完善,更好适应海外市场发展,在核心技术等方面掌握话语权,将决定我国新能源车出海的未来。
文/毕舸
编辑/宋钰婷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