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焦点】丰田宣布退出俄罗斯,中国品牌趁势扎根,市占率逆势上扬
张乾/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23日,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在官网宣布,受俄乌冲突影响,丰田汽车公司和丰田汽车欧洲公司已决定永久终止其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工厂的汽车制造业务,此举意味着丰田将终止在俄罗斯汽车生产制造。
丰田在公告中表示,终止在俄罗斯生产业务的决定不是轻易做出的,丰田一直在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今年3月4日,由于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中断,我们在圣彼得堡的工厂不得不暂停生产。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形势,并评估我们在俄罗斯业务的未来可持续性。在此期间,我们充分保留了劳动力,并确保设施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重新开始生产。但是,六个月之后,我们还未能恢复正常的活动,也没有看到今后可以重新开始的迹象。”
据公开资料显示,丰田汽车圣彼得堡工厂于2007年投产,主要生产包括RAV4、凯美瑞等车型,年产量超过8万辆,目前有员工约2000名。后续服务方面,丰田表示,将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还将对员工寻找新的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方面提供支持,其位于莫斯科的办公点将缩小规模并进行重组,继续维持俄罗斯丰田和雷克萨斯车主的服务。
在丰田宣告关闭工厂之后,马自达也于近日公开表示,其正考虑退出俄罗斯市场。因俄乌战争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马自达称运营已经越来越困难,目前马自达在俄罗斯的制造工厂已经停产,不过就销售和售后问题,马自达尚未做出最终决定。
事实上,今年以来,尤其俄乌冲突升级后,欧美各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不少车企暂停在俄罗斯的运营。在地缘政治、零部件供应不足、产业链断裂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大众、福特、通用、沃尔沃、捷豹路虎、宝马、奔驰等跨国车企接连做出撤离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决定,不仅暂停了向俄罗斯的汽车出口和销售工作,还有相当一部分同丰田一样,宣告了俄罗斯工厂停产的消息。
伴随俄罗斯与西方脱钩进程的加速,俄罗斯汽车市场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据欧洲商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俄罗斯新车销量约为4.17万辆,同比下降62.4%。而在今年4月,俄罗斯新车销量同比下跌79%至约3.27万辆,创下自2006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vtostat则预测,到今年年底,俄罗斯汽车市场将衰退至15年前的状况。
那么,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军工制造大国的俄罗斯,为何汽车行业如此薄弱?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俄罗斯汽车产业严重依赖海外进口,这也是汽车产业首当其冲的主要原因。据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报告显示,俄罗斯的汽车产业有超过一半的利润附加值均来自国外。并且,俄罗斯为了增加效率,汽车产业一直采用零库存管理模式。这也导致在俄乌冲突升级后,俄罗斯的汽车产业受到了重大影响。缺少本土化品牌的支撑,让俄罗斯在外资车企的集体撤离风波中显得格外被动。
另一方面,俄罗斯汽车供应链主要依赖进口,这是俄罗斯汽车销量下滑的关键。据统计,俄罗斯大约仅有35%~37%的汽车配件为本土化生产,进口汽车零配件的市占率则是高达63%~65%,因此不少车企因汽车零部件耗尽,不得不暂停俄罗斯工厂的生产。俄罗斯自主供给的能力的缺乏无疑加速了汽车市场的坍塌。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外资车企的“让位”,中国车企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缺口下迎来了机会。据Avtostat的数据,上个季度,俄罗斯81%的新车进口来自中国,而第一季度这一份额仅为28%。同时,俄罗斯央行在8月24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随着市场从欧洲逐步转向亚洲,汽车贸易领域的商业情绪自2月以来首度转为积极,这表明,俄罗斯市场正在对中国车企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利好信号。
就车企来看,北汽福田汽车公开表示,计划在俄罗斯本土化生产福田“拓陆者”(Tunland)皮卡和S系列卡车。除了北汽福田外,哈弗也将向俄罗斯投资15亿美元,计划将年产能提高至15万辆;奇瑞也将对俄罗斯出口电动汽车。今年4月,俄联邦工业贸易部部长丹尼斯·满图罗夫就曾表示,退出俄罗斯的知名汽车品牌将被中国制造商取代,俄罗斯相关部门正与中国汽车企业进行商讨。
相较于欧美品牌,中国稳定的产业链与供应链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海外优势,在最新发布的8月份销量榜中,哈弗在俄罗斯市场整体呈现下滑的情况下,取得了销量同比上涨26%的亮眼成绩,同时实现了跻身俄罗斯市场销量前三甲的突破。除了哈弗以外,吉利、东风等多家品牌在俄市占率也都出现了明显的提高。
此前据俄罗斯方面预计,今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900亿美元,同比增长三分之一以上。凭借全产业链优势、研发制造潜力以及不断提升的质量,中国品牌汽车有望赢得更多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