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议:恒大汽车陷卖身传闻 谁会接这个烫手山芋?
撰文 / 程辰 李逗
【资料图】
编辑 / 孙不二
量产和交付时间一拖再拖的恒大汽车,如今又传出卖身和停工的传言,虽然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对此断然否认,但包括供应商在内的相关人士,却依然疑惑重重。从当初豪掷千金,攻城略地,到而今负债累累,姗姗来迟,恒大汽车,何以走到这一步?
承载着恒大“翻身”希望的恒驰汽车,传来了将要“被迫卖身”的坏消息。
8月17日,据界面新闻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由政府牵头,恒大汽车可能将被另一家汽车公司并购,而此次的牵头方或为地方政府。
不过恒大汽车方面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量产定在9月20日,新车从10月1日起也将陆续交付。
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在8月18日也向媒体否认了停工的传言,称:“天津工厂正在奋战,确保9月量产、10月开始交付。恒大汽车始终与供应商保持良好沟通,得到了各大供应商的大力支持,与供应商合作良好。”
不过供应商方面却另有说法:“我们去年与恒大的合作,一直拖到6月都没有结清款项。”一位与恒大有项目合作的供应商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实在没办法,最后他们抵给我们3套房来平账。”
恒大汽车何时量产,何时交付,是否大卖,真实预订到底有多少?始终是个业界之谜。
当年四处圈地造车,而今只剩下一个传言马上就要停工的天津工厂;当年豪掷千金买买买,搞掂了汽车产业链上一个个环节,而今却让供应商们胆战心惊,唯恐恒大汽车烂尾让他们遭受池鱼之殃。
恒大汽车,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消亡的边缘的?
许家印会放弃恒大汽车吗?
其实许家印不是没有放弃恒大汽车的打算。
去年8月,恒大集团曾公告称,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出售资产,资产中就包括恒大汽车。但最终,许老板还是没能舍得放手,反倒喊起了“大干三个月”的口号。
然而在地产业务爆雷,资金链紧张之下,恒大汽车的量产时间表一拖再拖。
终于,8月17日,市场再次传出了恒大汽车将被并购的消息。据媒体报道,恒大汽车天津工厂或在8月18日停工,而供应商更是不打算陪恒大玩了。
对此,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表示了断然否认。
刘永灼称,公司一直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截至目前,既有地方政府也有多家实力企业对恒驰汽车表达了投资意向,不存在被并购一事。
刘永灼称“工厂停工的传言”是谣言!目前天津工厂生产正常,恒驰5量产正有条不紊推进中,我们超过1800名员工正在天津工厂一线奋战,确保9月量产、10月开始交付。
对于供应商方面,刘永灼称,我们始终与供应商保持良好沟通,得到了各大供应商的大力支持,与供应商合作良好。
不过供应商方面却另有说法,据媒体报道,很多供应商要求恒大汽车先付款再供货,以免烂账。
“我们去年与恒大的合作,一直拖到6月都没有结清款项。”一位与恒大有项目合作的供应商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实在没办法,最后他们抵给我们3套房来平账。”
作为一个具备生产资质的工厂,天津工厂是目前恒大汽车唯一能下蛋的“鸡”,正在预售的恒驰5车型便是在此地生产。
天津工厂如果真的停工,许家印的造车梦或将破灭。
曾经,许家印梦想再造一个汽车历史上最精彩的励志故事,让危机四伏的恒大集团成功翻盘。为了造车,许家印曾讲过一番豪言壮语:“3到5 年,让恒大变成世界最大、实力最强;恒大汽车年产能要达到 100 万辆;10年内恒大要实现由地产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
然而新能源车的生产线耗资巨大、回报周期漫长,需要长期资本支持。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距离恒驰5首车下线已经过去半年多,但天津工厂一共只生产了约200辆恒驰汽车,这意味着,想要如期消化大量预售订单并不实际。由于长期拖欠供应商款项,仅保持微小产量的生产线最后可能要面临停工了。
量产和交付原本是一个新势力车企最基本的及格线,但大规模预售没有带来实际的交付,前期投入的巨量资金,没有实现回报,这或将让恒大汽车走入窘境。
不止如此,由恒大集团万亿债务引发的信任危机,也让很多供应商们也打起了退堂鼓。据媒体报道称,“现在恒大跟任何人去谈,对方都是要求都是先交全款。”
自从恒大陷入债务危机后,上下游供应商、银行和信托也纷纷加入到公开向恒大追债的队伍中。就在恒大宣布开启恒驰5预售的前两天,曾为恒大造车提供融资支持的金融机构之一——中诚信托也和恒大彻底“闹掰”了。
据36氪报道称,中诚信托帮助恒大新能源项目融资的总规模在60亿-70亿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诚信托至少7次将恒大旗下公司告上法庭,其中5月的一次诉讼中,中诚信托将恒大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列入被告名单。
天眼查App显示,恒驰汽车关联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恒驰汽车又一次被强制执行926万元,截至目前,该公司被执行的总金额已超1亿元。
无论如何,现金流紧张后,投资者和供应商留给许家印的耐心不多了。
“大撒币”就能造出车来?
作为从舞阳钢铁厂车间主任出来的许家印,一直有个造车梦。
在众多跨界造车玩家中,恒大造车节奏迅速,声势浩大。
据报道称,2019年,许老板带恒大高管走了23个国家、47个城市,拜访了58家汽车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与汽车工程技术研发的前五大企业,都签定了战略协议。仅仅半年多时间,恒大就完成了整车、轮毂电机、电池等产业链上的投资布局。
靠着“买买买”打通供应链后,2019年11月12日,恒大在广州举行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有全球206家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的CEO及高管1100多人出席。
与之相匹配的,还有一个史无前例的“大饼”。许家印提到恒大的大格局、大战略和大规模。他宣布,“能买的核心技术,恒大都已收购,不能买的,恒大也已展开了合作。”
那个时候的恒大,还是手握巨量资金的“有钱人”。尽管很多人都摸不清恒大汽车的布局,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市场相信,靠着地产业务这个“现金牛”,许老板的汽车梦,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据《财新》报道称,2019年8月28日,时任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在分析师沟通会上曾表示,恒大在与地方政府谈判时会建立一个模型,其中包括在当地投资建厂的预计亏损、汽车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税收增长,凭此模型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住宅和生活用地。夏海钧认为,这是恒大在汽车领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别的汽车厂没有的”。
通过地产利润来补足汽车产业投入,这让恒大汽车花巨资投入生产线业务,有了实现的可能。
恒大汽车工厂 图源/视觉中国
仅2019年,恒大汽车相关公司就拿了736万平方米土地,其中有约338万平方米属于住宅或商业用地。
这个时期,有关“恒大造车是不是圈地”以及“有钱就能造好车吗”两大话题,在业内始终争论不休。恒大汽车的“撒币”行为,也一度引发行业热议。
一位恒大汽车前员工表示,恒大造车的战略是用资金去换技术,抢时间,恒大觉得自己在卖房上建立了用户生态,又有庞大的营销网络,只要在造车技术上通过砸钱,打通一个基本的链条,造出一辆还能说得过去的汽车,之后汽车卖出去,资金回笼,再继续循环。
这个思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可能出在企业文化上,“公司是一言堂,是一把手拍板决定,但领导可能又不懂业务,所以是外行的领导指挥下面内行的中层和技术员工。”该离职员工称。
而且,恒大在地产业务上一向是高周转高效率,把这一套用到汽车上就不灵了,一旦某个决策是错的,高效率的后果是后面执行的一系列也是错的,到最终发现无法挽回时,又得从头推翻再来,貌似高效,其实更低效。
但争议归争议,以造车概念来提升股价,恒大汽车却是玩得滴溜溜转,它的股价一跃成为恒大系概念最高的,市值最高达7000多亿港元。
但到了2021年,恒大集团的资金情况急转直下,地产业务的高周转机器失灵后,汽车业务随之也遭受严峻挑战。恒大汽车的总市值也从7000多亿的最高峰,跌到了347亿港元。
人们对恒大汽车的最大质疑点从“有钱能造好成车么?”,变成了“恒大真的有钱造车吗?”
不走寻常路却是一条死路?
如今,在收购和停工传言之下,恒大继烂尾楼之后,是否又会出现烂尾车呢?
一位长期观察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士认为,恒大汽车依旧是个标准的门外汉,"恒驰可能谈不上有竞争优势。原来还指望和恒大楼盘做成一个生态,但最终这个生态优势没有利用起来。相比之下,传统汽车领域都各自有自身的积累,但恒大系并没有。”
从2018年恒大与法拉第合作、进军汽车行业以来,恒大的汽车业务一直饱受争议。
2021年4月,为回应外界对恒大造车的质疑,恒大汽车拿出9款产品参展上海国际车展,试图大秀肌肉。但彼时,有行业人士发现,上述展车中,有车辆的底盘十分平展,并不像一辆具备驾驶功能车辆的底盘。一时间,关于恒大汽车“造假”的消息四起。
2021年上海车展上的恒大汽车展台 图源/视觉中国
即使身处争议,恒大并没有停下脚步,2021年12月,恒大汽车首款车型恒驰5正式下线。
“恒大汽车坚持要把恒驰5下线,也是出于企业信誉的考虑。恒驰5从下线到量产,一拖再拖,以这样的业务表现想要继续为汽车业务板块融资,非常难。”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早在今年3月,许家印曾在恒大汽车内部会议上表示,要“大干三个月”,确保6月实现恒驰5量产。到了5月份,量产时间节点再次后延,改为了9月20日。
多次更改量产时间令恒大汽车备受争议,恒驰5的销售政策,也被指将供应商置于危险境地。
根据官方信息,恒驰5搭载宁德时代碳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602公里,供应商链条里也不乏博世等高端玩家的身影。此外,恒驰5还提供车价优惠1万元、“15天内可退车并退款”的购车政策。
“从供应商名单、产品配置以及车型售价来看,恒驰5在性价比上,还是非常有诚意的。”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那场品牌预售会上,恒驰汽车总裁刘永灼颇具信心,称“恒驰大卖已成定局”。彼时,根据官方信息,恒驰5的预定量已超过3万辆。
但上述业内人士同样担心,高性价比之下,恒驰5能否有充足资金支持量产交付,供应商又能否配合供货,仍是恒大汽车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之前,恒大汽车一度以“买买买”的豪气形象存在,试图从资本层面介入汽车行业。
2019年,恒大以9.3亿美元收购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后者拥有萨博技术。同年,公司再入股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完成动力电池板块的业务布局。据媒体统计,宣布造车至今,恒大汽车业务投入已近500亿元。
在巨额投入之下,恒大汽车尚且收效甚微,而今资金紧张,恒大汽车还能继续玩下去吗?
有汽车分析师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能力依然是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并且还要能搭建起有效的体系组合,比如从技术能力到供应链资源,各方面都要有良好的配合。如果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或者没有一个灵魂人物去牵头,还是很难做的。”